馬齒莧花開
????自然札記??354
馬齒莧花開
昨日早晨,在車軸草地邊緣發現有馬齒莧,就萌生尋找其花的想法。
去年8月我在“自然札記162”中記錄太陽花(大花馬齒莧)時,提及同屬植物馬齒莧,就是在關中被稱作螞蚱菜的野菜。這確實是常見的野菜,可以焯水涼拌、烹炒 、做菜團、做粥、做餅、做菜盒等,這是自然饋贈的食藥同源的野菜,菜市場上經常有農婦采來售賣的,認識它的市民可能在散步時見到鮮嫩的隨手掐去。所以,昨天晨昏,我遇見幾株被旁人沒發現的馬齒莧,但沒有開花的。
今天清晨去開會路上,路經中心廣場,我又踅進綠地尋找。生長不多,多是幼株。
在綠地里蹲著尋找久了,就有上了年紀的剛才推太極手的老人走近來,熱心地問我找什么,“開花的螞蚱菜”。他也走進草地,健朗地蹲下去,幫助我尋找螞蚱菜的花。結果,老人一蹲下去,就欣喜地告訴我:“來看,這不是嘛!”我走過去,還真是,“這螞蚱菜要在白地里找哩!”白地,是無植被的土地,有螞蚱菜,應該不叫白地,但老人幫我找到了馬齒莧的花,他說啥都對吧。反正,有了花,我可以記錄馬齒莧了。
馬齒莧,別名馬齒菜、馬莧、五行草、長命菜、五方草、瓜子菜、麻繩菜、馬齒草、馬莧菜、螞蚱菜、馬齒菜、瓜米菜、螞蟻菜、豬母菜等,馬齒莧科馬齒莧屬1年生肉質草本。
莖平臥或斜生,多分枝,淡綠色或帶淡褐紅色。葉肥厚肉質,倒卵狀匙形,頂端鈍圓,基部楔形,全緣,葉柄粗短。花3-5朵簇生于枝端,無梗,花瓣5,黃色。蒴果圓錐形,蓋裂。種子多數,腎狀卵形,黑色,有光澤?;ㄆ?-8月,果期8-10月。
廣布全世界溫帶和熱帶地區。我國南北各地均產。性喜肥沃土壤,耐旱亦耐澇,生活力強,生于田間、山野、路旁,為田間常見雜草。種子繁殖。
全草藥用,夏、秋季采集,以沸水略燙或略蒸后曬干用或鮮用。味酸,性寒,能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消腫、消炎,止渴、利尿,治細菌性痢疾、急性胃腸炎、急性闌尾炎、乳腺炎、痔瘡出血、白帶,外用治療瘡腫毒、濕疹、帶狀皰疹。并可作獸藥和土農藥。
嫩莖葉作蔬菜。
也可作飼料,適口性好, 是豬的良好飼料,生喂、熟喂、青貯、曬干或發酵均喜食。
在《本草綱目》中,“時珍曰∶馬齒莧,處處園野生之。柔莖布地,細葉對生。六、七月開細花?!?/p>
公元935-960年成書、五代后蜀的本草學著作《蜀本草》,注重實地考察藥物性狀,所撰藥圖解說詳于陶弘景《本草經集注》及蘇敬《新修本草》,成為北宋官方本草及李時珍《本草綱目》的重要參考來源。對馬齒莧記載,“時珍曰:其葉比并如馬齒,而性滑利似莧,故名?!瘪R齒莧葉片扁平,倒卵形,確似馬齒狀,而這種野菜,食用時,口感也真的是鮮嫩軟糯,很像莧菜。我想,物種記錄傳承著我國傳統知識體系中蘊含的實證精神與觀察方法。
實際上,這種實證精神與觀察方法不斷使人類對自然的認知去偽存真,去粗取精,這種踏實的知識積累,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源泉。
我小時候好像學習過《李時珍》課文,記憶早已模糊斑剝。但達爾文在《物種起源》第一章“家養狀態下的變異”中,提到中國古代通過人工選擇培育金魚等物種,并明確引用了《本草綱目》相關內容作為例證。
《本草綱目》是李時珍整整用了27年的時間,終于編寫完成的一部我國著名的醫藥學經典。這部書共記載藥物1892種,其中動物藥占比約25%。
《物種起源》與《本草綱目》這種跨時空的科學對話,印證了人類認知自然的共性:無論是16世紀的中國醫藥學家,還是19世紀的英國生物學家,都在通過觀察、記錄和實踐,探索著生命孕育演化和物種繁衍生息的本質規律。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