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云南黃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喜添兩棲新成員——綠春縣境內發現黃連山湍蛙
媒體:紅河日報 作者:內詳
專業號:山湍蛙
2025-07-10 09:25:20
近日,黃連山管護局與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聯合開展動物多樣性調查,研究人員在位于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綠春縣境內的云南黃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兩棲動物家族蛙科湍蛙屬的新成員,并將其命名為黃連山湍蛙(學名:Amolops huanglianshanensis)。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上國際專業學術期刊《Journal of Asia-Pacific Biodiversity》上發表。
黃連山湍蛙體型中等,頭部略顯修長,背側褶清晰可辨,指(趾)端配備有擴大的吸盤,便于其在濕潤環境中靈活移動。尤為特別的是,雄性個體擁有外聲囊,這一特征在兩棲動物中較為罕見。其體色鮮亮,頭和身體背面呈現綠色,部分個體背部點綴著黑色斑點,體側上部為深棕色,下部則是黃綠色,并帶有少量較大的白色斑點。四肢背面為棕色,伴有深色橫紋,而腹面則多為白色,整體外觀頗為獨特。
兩棲爬行動物作為對環境變化極為敏感的物種,常被視為特定環境的指示生物,是評估生態環境質量的重要指標。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人員表示,“黃連山湍蛙的發現,不僅豐富了我國兩棲動物的多樣性,為科學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材料,也讓公眾增強了保護自然環境的意識,共同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事業的發展?!?/p>
云南黃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直以來都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寶地。據統計,該保護區記錄有爬行動物37種,分屬2目11科34屬;兩棲動物42種,分屬2目9科15屬。黃連山湍蛙的發現,是繼2019年黃連山掌突蟾、2021年黃連山灌樹蛙之后,保護區內的又一兩棲類新種。這一系列新物種的發現,不僅彰顯了保護區生態環境的獨特性和豐富性,也從側面反映了保護區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李梓毓 王文)
閱讀
176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