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科學家稱南極藍鯨數量近些年或保持穩定
人民網悉尼5月6日電 據澳大利亞《衛報》報道,來自澳大利亞南極局的科學家花費多年時間對南極藍鯨的聲音進行監聽,測量他們的分布位置。通過對收集到的數千小時的音頻進行分析表明,目前南極藍鯨的數量保持穩定或在增加。
澳大利亞南極局是澳大利亞環境部的下屬部門,專門負責對南極展開科學研究。南極局高級研究科學家布萊恩·米勒表示,在開始這項工作前,我們與這些動物確實接觸得很少。現在我們可以告訴大家這些藍鯨經常去哪里,我們可以更經常地聽到它們的聲音。
來自澳大利亞南極局的科學家和國際合作伙伴進行七次航行調查發現,從2006年到2021年期間,在南冰洋聽到藍鯨的聲音越來越頻繁。“要么是它們的數量在增加,要么是我們尋找它們的能力在增強,這兩件事都是好消息”,米勒說道。
研究團隊會用幾個小時時間重復聆聽約20秒長的“Z”叫聲和更短、音調更高的 “D”叫聲來追蹤和研究這一極度瀕危的物種。此外,他們還穿越南冰洋近15萬公里,追蹤南極洲周圍藍鯨的出現情況。其他澳大利亞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的地理和時間范圍為了解該物種的狀況提供了罕見的見解。
據報道,幾個世紀的工業捕鯨使得南極藍鯨只剩下幾百頭,在野外幾乎不可能找到它們。在20世紀中葉捕鯨業衰退之前,南極藍鯨幾乎已經滅絕。1998年的數據估算,存活的藍鯨不足2000頭。
麥格理大學海洋生態學家羅伯特·哈考特教授表示,這一研究是近20年來首次對南極藍鯨的情況進行展示。之前的研究工作都以20世紀50年代為背景,當時人們正在捕殺藍鯨。
報道稱,南極藍鯨每年有一半時間在南極水域活動,但它們也是“全球旅行者”,會向北前往澳大利亞、南非、南美洲等多個地方。米勒希望這項研究能為國際捕鯨委員會的保護工作提供幫助,稱只有開展國際合作才能解開它們在哪里以及數量是否正在恢復的謎團。(實習生 李若曦)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