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鱗蜥屬的分類重構與新發現
01異鱗蜥屬的分類歷程
◆ 分類混亂的背景
異鱗蜥Oriocalotes paulus,與其他早期被描述的物種相似,也經歷了復雜且混亂的分類歷程。由于早期物種描述的不規范性,該物種在多次屬、種級別的調整后,長期被視為僅包含一個種的模式屬,即異鱗蜥屬Oriocalotes。然而,由于其模式產地位于喜山南麓的茂密雨林深處,實地調查研究極具挑戰性,導致該物種長期缺乏實體標本支持。至今,僅有的幾號歷史標本均采自20世紀80年代,且包括模式標本在內。
圖1. 異鱗蜥選模標本BMNH1946.8.11.28
◆ 單型屬的質疑與新研究
由于早期形態鑒別特征的不明確,異鱗蜥屬一直被視為單型屬,其分類有效性受到質疑。然而,缺乏實體標本和分子樣品使得這一問題長期無法解決。最近,印度學者Giri等(2019年)基于新采集的異鱗蜥樣品,首次揭示了該單型屬的系統發育演化關系。他們構建了多基因片段數據的系統發育樹,發現異鱗蜥屬并非單系,而是嵌套在樹蜥屬Calotes內,與棕背樹蜥C. emma、白唇樹蜥C. mystaceus及C. chincollium所構成的支系互為姐妹群。因此,根據分類單系性原則,研究者將異鱗蜥屬視為樹蜥屬的次定同物異名,異鱗蜥也因此被轉移至樹蜥屬,并更名為Calotes paulus(中文名保持不變)。
圖2. 異鱗蜥的生動照片
由于缺乏實體標本和分子樣品,異鱗蜥的分類地位一直存在爭議。然而,最近的研究揭示了其與樹蜥屬的緊密聯系。因此,經過慎重考慮,異鱗蜥被重新歸類至樹蜥屬,并正式更名為Calotes paulus,以更準確地反映其真實的分類地位。
圖3. 飛蜥亞科的系統演化關系,基于線粒體片段(ND2及16S)構建。圖中紅色方框標出的是現異鱗蜥屬物種,而紅色箭頭則指向樹蜥屬。此外,根據分子及形態數據,Giri等人在2019年將印度東北部Mizoram原鑒定為異鱗蜥的種群描述為一新種,即高山樹蜥Calotes zolaiking。這種新樹蜥與異鱗蜥關系緊密且形態高度相似,但二者之間存在關鍵差異:新種的高山樹蜥在環體中段的鱗片數量以及尾椎骨數量上均多于異鱗蜥。
◆ 異鱗蜥屬與樹蜥屬的關系
圖4. 高山樹蜥的實拍圖。
◆ 最新分類學進展
近期,隨著分類學的最新進展(Wang et al, 2019a)、新物種的描述(Wang et al, 2019b)以及新物種紀錄的發布(Wang et al, 2019c),我國鬣蜥科已知的屬種數量已增至12屬65種。然而,飛蜥亞科的研究仍揭示出該類群分類的不確定性,現有分類體系可能面臨重大調整,同時,尚有眾多潛在的新物種等待未來研究者的發現。
王剴:現為俄克拉荷馬大學University of Oklahoma在讀博士,專注于兩棲爬行動物的分類、保育及演化研究。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